凯时
您当前的位置: > 凯时 >

听音查障的军车“急诊医生”

来源:原创 编辑:admin 时间:2023-11-18 09:58

  翻车头、上扳手、下螺丝、钻车底……8月初,记者见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二级军士长张俊凯时,他正在检查一台勇士吉普车底盘传动装置。正值三伏天,汗水顺着张俊凯的两颊滑落,后背的衣襟也湿透了。“像这辆整车有上万个零件,我知道它们每个的脾气。”张俊凯说。

  司机将吉普车开出修车位,鸣笛致敬。张俊凯挥挥手、擦擦汗,这时,记者才在他的脸上看到笑容。

  从解放141卡车到北京213吉普车,再到吊车、消防车、电站车,张俊凯会维修的车型超过30种,熟练掌握车钳铆焊、钣金喷漆、制图加工等10多种汽车检修技能。20余次执行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,维修车辆8000余台次。

  “军车是要上战场的,车轮上承载的是生命。”张俊凯说,修了这么多年军车,他把自己追求完美的性格发挥到极致,经他手修过的车不允许带着“毛病”开出车间。他修车从来不戴棉手套,因为汽车最精细的零件间隙仅有0.01毫米,一个棉线毛头掉进去都有可能让车“趴窝”。

  “曲轴响声是‘当、当、当’,气门响声是‘哒、哒、哒’。你仔细听,正常发动的车辆节奏明快,没有杂音。”在勇士吉普车前,张俊凯告诉记者每个声音代表着什么。他将螺丝刀尖一端放在发动机不同位置,一端贴近耳朵,感知不同零件震动发出的声音。

  转行当修理工之初,张俊凯经常到车间“打下手”,缠着修理班的战友给他介绍车辆构造及工作原理。第二年,他考上北京机械士官学校,进行专业学习。两年时间里,白天跟着师傅车前车后转,晚上捧着教材研究故障原因。书籍翻破几十本,笔记记了25万余字。为了学以致用,他找到几辆报废车,零件反复拆,整辆车在他脑子里建成了三维模型。最终,他以20多门课程全优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毕业学员证。

  标齐、卡距、等速……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,接受检阅的15辆受阅装备向前开进。方舱里,张俊凯看向脚下小孔外的方砖,70米、80米、90米……整个方阵通过主席台正前方的96米花了40秒,可是张俊凯却觉得格外漫长。

  2019年初,阅兵补给供应方队遴选考核,张俊凯凭借过硬的技术、丰富的经验脱颖而出。方队出动训练的故障率从10天一次降到一个月一次,张俊凯却仍不满意,“大阅兵是在全世界面前亮相,我们能承受的失误率是零!”

  从前到后、从上到下、从内到外,张俊凯一寸一寸捋着长十几米、重几十吨、零部件几十万个的野战站台车。在每一处需要核验的部位,他都用标签、卡片、标示线进行标注:电路标红色,气路标黄色,油路标绿色。核验部位都有哪些注意事项、警示标识、快速排障措施,张俊凯逐一写在笔记本上,打印成胶贴卡片,精准到厘米贴到车身上。

  为了防止螺丝松动,张俊凯在每个螺丝和螺母上都画了一条粗线。先用美纹纸贴出长方形,再用记号笔涂黑,稍有错位就会一眼发现……耗时两天一夜,200多个标签卡片标注的全车身量化检查系统惊艳了阅兵村。拿着张俊凯制定的标准,普通技师也可对装备进行最精细的检查。每辆车的检车时间也缩短了一半,仅需15分钟。

  也正是张俊凯勇于攻克难关的性格,成就了他的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。经过一次次研究摸索,张俊凯研发的“严寒条件下汽车定时启动运转保温装置”获得成功,得到了评审专家组“将大幅提升高寒地区野战运输保障能力”的高度肯定。

  从白山黑水到巍巍泰山,从漠北边陲到塞外草原,从巡修检修到联保联演,哪里任务重哪里就有张俊凯的足迹,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当兵23年来,张俊凯维修技术越来越精,名气也越来越大,不断有人来“挖”他。

  2012年,张俊凯父亲查出癌症,急需巨额医疗费用。有人出资邀请他去当修理厂厂长。张俊凯犹豫再三,脑海中总是闪过父亲送他入伍的场景。路上父亲话不多,就是叮嘱张俊凯,“当了兵,就要在部队好好干。”他在部队中坚守下来。

  每逢退伍季,一想到自己也有退伍的那天,张俊凯总是忧心忡忡,想方设法把知识传给新人,把技术留在部队。

  “对角卸,对角装”“垫片不到位,螺丝也白费”……小白板、记号笔、三尺桌,成了他的维修课堂“小三件”,人走到哪儿,小课堂就开到哪儿。这些年来,由他带出的徒弟有100多人。和他切磋过技艺的人更是数不清。

  如今,张俊凯几乎每次休假都去逛汽车用品店、去淘汽车修理工具。正是他对军车的热爱,让他成了战友身边可以随时求助的“故障通”,成了军车的“急诊医生”。

在线客服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